读《Don't Make Me Think》
一本很薄的书,关于Web的可用性的书籍。这本书讲的还是一些最本质的东西。关键的还是从用户,咳,Web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,了解一个浏览Web页面人的行为到底是怎么样,从而来对现有的网点做一些改善。改善也是回归本质,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来提供最有用的信息给用户。特别喜欢的一个部分是如何来进行可用性测试,平时我们在每日每夜干,却并不知道自己的东西到底怎么样,经常觉得这个东西不可用呀…还是需要平时花点滴时间来做这样的可用性测试。另外,特别想从“救命!老板想我要…..”得到点什么,hoho,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地方。
在lab里面做的东东和这个里面所讲的可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。这里面讲的主要的还是基于content的website,而我们的项目都是基于Web的工具了。下面把该书用在本website来看看自己的website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。一个巨熟悉本website的人的测试:
-
导航到其他页面,为什么选中的导航部分没有被高亮呢?比如到了点导航的About后,出现About的页面,并没有将about在导航条中高亮;
-
我需要在导航条中添加home吗?(我的考虑,对于这种小型的个人主页,用户可能会习惯性点击名字来回到主页,多了home可能多余…)
-
blog的导航条中就是到homepage,为什么需要这个呢?(奇怪,需要思考为什么有这个一不一致的行为?)
-
点击projects,labs,出现是File Not Found。(的确是没有去做,但是为什么要留在上面呢?最简单可以加一个标题,写暂没有内容)
-
music部分没有title,也不知道这个页是干什么的。(就算是放音乐,也应该有一两句话来进行介绍。)
-
中英文混合,习惯吗?(这个是一个问题,我不清楚。。。给点意见?)
-
我怎么加留言?(我需要先点文章,或者日期旁边的comments,到新的页面后才可以留言,这样容易吗?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办法)
-
右边栏中第一个是什么?(我需要加注释吗?可能对国内用户来说没有用,那么我需要去掉吗?)(P.S.:对该website进行bookmark的快捷方式!)
-
右边栏接这下来两个图标是什么意思呢?(国内用户有多少用feed的呢?为什么需要两个呢?我怎么知道哪个是我想要的呢?似乎一个好的办法是在icon的下面加一行字。比如订阅文章,订阅留言)
-
为什么Search要和输入框换行呢?(的确不好,不知道我在哪里写错了)
-
Search是否用中文的‘搜索’要好一些呢?(not sure,自我感觉search比搜索要舒服些)
-
在最后来翻看‘以前的文章’方便吗?(有更好,更直接的办法吗?)
-
Archives好吗?(自我觉得这个英文不是很好懂,还是换成中文好?)
还有什么?